良皇宮》⛩ 主祀:保生大帝

加入好友

四安境北線尾下大道良皇宮》主祀神佛:保生大帝
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40號    電話: 06-2243172

四安境北線尾下大道良皇宮

下大道良皇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,主祀保生大帝,為府城四安境的境主廟。府城人稱為「下大道」,與成功路興濟宮的「頂大道」保生大帝作一區別。該廟與位在安平海頭社的廣濟宮有密切的關係。

沿革:

下大道良皇宮相傳創建於明永曆年間,舊廟原址位於北線尾(北汕尾),當時與安平海頭社廣濟宮分別位在臺江之龍虎兩側,兩廟因而有「龍虎宮」之稱,而良皇宮之廟名即是承襲龍虎宮臺語讀音而來。然而周茂欽《臺南大道公信仰研究》一書對此說存疑,認為該廟原稱「慈濟宮」,原本便位於鳳山縣土墼埕保,後來因行政區劃調整改為西定坊。

良皇宮之記載,可見於金鋐主修的《福建通志》(1684年)、蔣毓英《臺灣府志》(1685年)、高拱乾《臺灣府志》(1696年)等康熙年間志書。而根據志書內容,在安平鎮與土墼埕各有一座「慈濟宮」,位在土墼埕者即是良皇宮,但位於安平鎮者,周茂欽《臺南大道公信仰研究》一書認為並非廣濟宮,而是安平港仔尾社靈濟殿保生大帝原先所居的慈濟宮,也就是說在良皇宮已經在土墼埕的時候,安平廣濟宮仍不存在,故對「龍虎宮」之說存疑。不過王郁雅〈臺南市保生大帝信仰研究〉則根據良皇宮與廣濟宮的交誼等理由,肯定「龍虎宮」之說。

另外關於「北線尾」的意思,除了指位於鹿耳門的北線尾之外,學者盧嘉興則認為其意思是指良皇宮舊址所在地(小西門東北邊)是北汕到福安坑口的尾部,所以稱「北線尾」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

%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