莉絲玩郵票》集郵入門一定要知道的20個關於郵票的專有名詞!!

加入好友

莉絲玩郵票》

新手集郵看這邊!

小全張、郵摺、郵票、低值郵票、首日封、預銷戳首日封、活頁集郵卡、護票卡、貼票卡、低值封、原圖明信片………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呢?

這篇來簡單說明一下,郵票商品類別吧!

因為是想寫給想玩郵票的笑連郎都能迅速了解入坑,所以文詞會比較白話唷XD

(文章都會不定時更新!)

『枚』

「枚」是郵票的最小單位,到郵局想買郵票來寄信,

較正確的說法是:「一枚xx元的郵票」,可別說成一張郵票囉!

▼一枚郵票(2020.6.20發行 特692天象郵票,6元日環食)

最小的郵票單位-枚。哈囉我要一張郵票!你知道『一張郵票』會拿到什麼嗎~?

『套票』

中華郵政發行的郵票,表達『同一種主題』的好幾枚郵票(也有可能僅一枚)稱為「套」

一套郵票通常由不同面值、不同圖案組成

單枚組成的當然就只有一種圖案囉XD

像下面照片就是『一套郵票』

一套之間未撕開的又叫做聯刷,四枚連在一起,又稱『四枚聯刷』

▼一套郵票,四枚聯刷(2020.5.20發行 紀340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)

郵票一套

▼一套郵票(2020.6.20發行 特692天象郵票)

『低值郵票』

該套郵票中,價格最低的郵票單張。

一般來說,會是以最能代表該套郵票的圖案來販售

以下圖2020.6.20販售的天象郵票來說,因 2020.6.21日臺灣出現日環食現象

這套的六元郵票有“日環食”、“彗星”,所以中華郵政以日環食為該次販售之低值郵票

低值郵票

集郵入門一定要知道的14個關於郵票的專有名詞!!

『張』

「張」是郵票最大的單位,是由數枚郵票一起印刷,而組成了一張郵票

一張郵票(若是印刷全張)通常會帶有白邊、色標、裁切線等等

而郵局全張、大全張、小版張等等,則是會有符合該郵票之主題設計的外框(邊紙)、標題、編號,但尺寸比印刷全張小

『小型張』

小型張是指,除了該套郵票之外,另外設計的單張郵票

小型張內僅會有一枚郵票,郵票圖案與該套郵票完全不同

邊紙(外框)會有以該套郵票之主題設計的樣式。

但不是每套郵票都會出版小型張唷!

以  紀340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做為例子:

這套郵票是四枚聯刷,以當代美學的觀點傳遞綻放、民主、就位及方向4種不同意涵

但又以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副總統的相片,獨立設計出「小型張」的樣式。

p.s. 在台灣,小型張通常也可以稱作為小全張,在這邊的小全張可以說是較廣義的說法

中華郵政集郵電子商城之郵品分類,也是將小型張直接分類在「小全張、小版張」內

▼小型張(2020.5.20發行 紀340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)

小型張

『小全張』

小全張可以分為狹義的小全張、廣義的小全張

但不論是哪種類型,一般來說郵票的邊紙(外框)都會有相符合的設計風格來呈現整體的美感,也會有圖樣、標題及編號(偶有副標題)

1.我們先說明狹義的小全張:將該套郵票全部印在一張與主題相符合的紙上,看起來會很有整體性,也較美觀,而小全張的郵票圖案、面值、枚數與該套郵票完全相同。

2.廣義的小全張:上述的小全張、小型張都可以稱作小全張。簡單說,就是小型張也可以說成小全張,小全張是一個統稱。

★小全張含有小型張,所以小全張可以說是統稱★

▼小全張

小全張

『小版張』(全版新郵)

小版張的外框(邊紙)都會有標題及編號(偶有副標題)

一般來說,邊紙都會以相符合的設計風格來呈現整體的美感

簡單來說,就是多套郵票一起印刷在一張有整體設計的紙上面XD

▼小版張

『郵局全張』又稱『大版張』

郵局全張是指同樣圖案、同樣面值的郵票印成一大張,

邊紙(外框)會保留印製選程所保留的色標、裁切線記號、編號

整張郵局全張的郵票總枚數不盡相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一般來說,若該套郵票是4枚組成一套,那就會有4種大版張

若是3枚一套,則就會有3種大版張

▼『郵局全張』又稱『大版張』 

大版張

『郵摺』

郵摺的厚度通常很厚,簡單說就是折疊式的硬紙板

紙板內頁的郵票皆會用硬挺的塑膠片保護郵票,使集郵者能保存好票品

整本郵摺會依據該組郵票的主題特色進行設計

郵摺擁有該組郵票的主題資訊、相關文字、圖案,

且郵摺內的內容(文字說明)會比一般套票更多更豐富、清楚

各款的郵摺的大小不一定一樣,郵摺通常是兩摺,但也有可能是三摺、四摺…..等等。

有些甚至還會出精裝版郵摺,精裝版通常有特殊設計的紙盒外殼保護郵摺本身!

郵摺內的郵票,可能會是整套郵票,也有可能是小全張、小版張。

▼郵摺(一)整套郵票+小全張,共有三摺

(第一摺是封面,第二摺是一套郵票,第三摺是小全張)

▼郵摺(二)小版張,共兩摺

(2020.5.20發行 紀340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)

郵摺

『貼票卡』

1960年,中華郵政發行第一張貼票卡(故宮古畫郵票)

貼票卡顧名思義,就是把一套郵票,貼在一張有相關郵票說明的厚紙卡上

需要自己沾濕郵票黏上去~(郵票需另外購買)

厚紙卡通常是兩折,偶爾有三折的

貼票卡的封面會有與發行郵票相關的文字及圖案

內頁就是黏貼郵票的地方與此套郵票的相關說明

封底有此套郵票之繪畫者、套號、發行量、面值、用紙、印法……等等之說明

郵務人員說,老一輩的集郵者都會買貼票卡銷戳,銷戳一般都是為了紀念郵票的發行首日

(銷戳的意思是:郵務人員會在你貼好的郵票上,蓋上黑色的印章,

黑色的印章覆蓋上郵票,表示這張郵票已不能再使用

而上面印有當天蓋戳的日期,你會發現上面還會多一個『癸』字,表示郵票已被使用但未實際寄出)

▼貼票卡。蓋上109.5.20發行首日的癸戳以茲紀念(於台南南門路郵局蓋癸戳)

貼票卡

▼貼票卡。蓋上109.6.20發行首日的癸戳以茲紀念(於台南成功郵局蓋癸戳)

天象郵票貼票卡

『護票卡』

護票卡的出現也可以說是為了更能保護郵票的品相(與貼票卡相比)

護票卡於1973年開始發行,是附有透明護郵膠膜的插票硬紙卡(郵票需另外購買)

我們可以把買來的一套郵票放進塑膠保護膜內(不要用黏的哦!)

讓郵票不易受潮,且保護郵票的外觀。

有護郵塑膠膜的那一面是滑滑亮亮的材質,也就是有上光(無法蓋上郵戳)

正面(封面)則沒有上光,有些集郵者會在此面蓋上郵戳。

P.s.我自己目前比較習慣將郵戳蓋在「貼票卡上的郵票上」直接銷戳,未來看到這套郵票時也可以順便看看自己是什麼時候購買這套郵票、也可以欣賞郵戳。但還是依照個人習慣與喜好,再決定要不要蓋戳唷 ! 

▼護票卡

護票卡

『活頁集郵卡(含護卡套)』

活頁集郵卡與護票卡的功能相似,也是為了保持良好的郵票品相

但尺寸、規格、設計與護票卡不同,活頁集郵卡的長約 27.5 公分,寬約 21.5 公分

卡片是硬的厚紙卡,卡面是亮黃色搭配方底格紋,有金色花邊環繞整張紙

左邊打了三個圓孔方便以三孔夾收藏

正面可以將整套郵票或小全張放入塑膠保護膜內(郵票需另外購買)

每個活頁集郵卡都會附上護卡套

卡的背面有該組郵票的資訊,中文、英文皆有

內容包括郵票發行日、全張枚數、紙的材質、設計者、攝影者、承印者、單枚票幅、刷色、印法、齒度、小全張張幅、小全張票幅……等,會依據不同款式的郵票略有不同

個人覺得活頁集郵卡雖然醜了點XD 但還蠻方便收藏的!

活頁集郵卡(含護卡套)

『預銷首日戳套票封(中文)、預銷首日戳套票封(英文)』

預銷的意思是:郵務人員已經預先把郵票蓋上黑色的特製印章(上面有提到,黑色印章蓋在郵票上代表該郵票已不能使用了)

新郵票黏在特別設計的信封上(有些可能會是普通信封),蓋上發售首日的特製郵戳

有蓋首日戳的套票封,方便集郵者記憶郵票的發行日

照片上的款式分別有預銷首日戳套票封(中文)、預銷首日戳套票封(英文)

預銷首日戳套票封

預銷首日戳套票封英文

『預銷首日戳小全張封(中文)、預銷首日戳小全張封(英文)』

小全張黏在特別設計的信封上(有些可能會是普通信封),蓋上發售首日的特製郵戳

有蓋首日戳的小全張封,方便集郵者記憶郵票的發行日

照片上的款式分別有預銷首日戳小全張封(中文)、預銷首日戳小全張封(英文)

預銷首日戳小全張封

預銷首日戳小全張封英文

『預銷首日戳低值封(中文)、預銷首日戳低值封(英文)』

該套郵票中,將價格最便宜的單張郵票,

黏在特別設計的信封上(有些可能會是普通信封),蓋上發售首日的特製郵戳

中文預銷首日戳低值封

英文預銷首日戳低值封

『首日封』

就是為該款郵票訂製的信封,通常會有與郵票相符合的設計,封面有標題,偶會標示郵票發行日

但沒有戳章、沒有郵票

『原圖明信片』

用該套郵票的圖樣,製作成明信片,通常為整套販售。原圖明信片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